我们以连续工作制(S1工作制)电机作为介绍对象,由于电机隔爆外壳能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而且不会引起外部 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点燃危险,所以该类型电机表面温度测试位置局限在电机机座外表面及轴承外圈处。而其他防爆类型电机,如增安型或无火花型电机外壳不具备隔爆外壳的保护 特 性,其最高表面温度测试位置还应增加电机转子表面的测试。通常情况下,由于电机内外导热和散热性能的差异,转子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机座外表面温度,因此,这两种防爆类型的电 机最高表面温度主要取决于转子表面温度。
我们经常选用的电机温度测量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种:①温度计法;②电阻法;③埋置检温计法;④粘贴测温纸法。这里所介绍的温度试验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法,温度传感器为实验室较 容易制作、价格低、校准方便的铜-康铜热电偶,该热点偶分度号为T型,测试温度范围在- 200~400 ℃之间。它可把温度信号直接变成按一定规律变换的弱电压信号,通过一块或两块A/D转换卡,与PC机直接相连,使用专门配套温度测试软件,即可同时测试8点或16点不同 位置的温度,并在微机显示器上直接显示所有测试点当前和历史记录的温度数值或温度曲线。该A/D转换卡为智能ISA总线,具有光耦隔离、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0.05%)、 可靠性高等特点。由于温度场和温度传感器的热惯性较大,因此,采集转换一组数据最小间 隔设置为3 s即可满足大多数的测试要求,对于电机温度试验也是适用的。
电机在进行温度试验前,首先测取三相绕组在实际冷态下的直流电组,并记录当时电机绕组端部或铁芯的温度,可把此作为实际冷态下的绕组温度;再固定好电机及转矩转速传感器, 接好电机电源线和各种电测试信号线,保证被试电机能正常运转和监控等;然后在电机机座外表面适当选取7个可能出现较高温度的位置,根据经验,这些测点位置一般在电机靠近吊 环附近的圆周表面上,并且多出现在电机驱动端,另外在电机驱动端的轴承外盖附近选取一个轴承可能出现较高温度的位置,分别在这8个测试点位置固定好已校正过的热电偶端部, 热电偶埋入时应注意与被测点表面紧密接触,并用绝缘胶布或其他保护措施覆盖住热电偶前端的测温部分,以免受周围环境冷却气体的影响;最后把所有热电偶的测试线用一个"D"型2 5针标准插座连接,直接把该插座接到A/D转换接口板上即可,此时就可用温度测试软件测试电机表面温度了。
电机温度达到热稳定前,可把温度测试软件的温度测试间隔设置较大些,如设置成10、15 m in或更长时间都可,这样所采集的温度数据便于察看和对比。当电机温度稳定后,电机断电瞬间之前,一般情况下必须把温度测试软件的温度测试间隔设置较小些,否则断点后电 机外壳表面的温度骤升,但温度测试软件就可能在此时间内未捕捉到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值,而电机表面温度又缓慢地降下来了,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应把温度测试间隔设置为5~1 0 s为好,对于某些电机正常运行时不带风扇,或者电机断电后外壳表面温度变化不明显的 电机,也可把温度测试间隔适当调大些,这都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而不可漏掉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
根据防爆标准关于温度试验的要求,电机进行温度试验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对其施加 0.9倍的额定电压,保持额定频率不变,并利用转矩转速传感器监测电机输出功率为额定功 率,保持该运行状态直至电机温升达到热稳定状态为止。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可在试验开始时适当过载。电机断电后要继续测试其表面温度,直到电机表面温度逐渐缓慢下降以后,就 可以停止温度试验。在整个温度试验当中,温度测试软件记录了多组数据,而该软件能自动找出试验中的最高温度值,且能打印出整个过程的温度曲线,便于试验人员分析和汇总。较 常见的温度试验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某厂家30 kW4 p电机温度试验曲线
某厂家30 kW-4 p电机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是40 ℃,防爆标志为ExdIIBT4。从图1中可看 出,该电机实测最高表面温度为T6热电偶所测的温度(80.7 ℃),轴承外盖温度为T3热电 偶,当时的环境温度为27.4 ℃,由此可算出该样机的最高表面温度为:80.7-27.4+40=93. 3 ℃,符合T4温度组别。